陈存仁

陈存仁回忆(3):我以行医为业,十里洋场各阶层的人都有相识

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十月三十一日,八百壮士奉命撤出四行仓库。淞沪区域的战事,自此告一段落,但是南市的守军还没有撤退。直到十一月五日,日军由金山卫登陆。六日又有一支军队,由杭州湾登陆,包抄了南市守军的后路。到了十一日,守军绕道京沪路线,撤离上海,在南翔布下

租界 陈存仁 行医为业 十里洋场各阶层 钓徒 2025-06-01 11:26  17

陈存仁回忆30:金元券一崩溃,整个上海沿街又重见叮当卖银元的人

我在一九三七年一月,感到上海人口倍增,诊务繁忙,原来慈安里的诊所,候诊的人,无处容身,因此想到要自己造些房子,那时节跑马厅跑马停了多年,收入全无,就把跑马厅马霍路(今黄陂北路)正门对面的一块地皮,划成小块,分块出售,这地段很好,可是地价究竟贵不贵?造楼要花多少

叮当 沿街 银元 陈存仁 金元券 2025-05-31 09:14  10

陈存仁回忆28:困居苏州坐立不安,遇老友才知仓皇出逃是一场虚惊

我坐在马车上,要车夫介绍我一家旅店,一连问了三家,都已客满,原来这个时候,正是十九路军在苏州举行追悼阵亡将士大会前夕,由南京赶来参加的人很多,后来好容易在一个小巷口找到一家旅馆,这个旅馆是一个旧家所改造的,老板领着我去看一间官房,房间既小,设备又简陋,我在无可

苏州 陈存仁 陈万 三友实业社 马樟花 2025-05-31 08:34  14

陈存仁回忆25:地窖藏银去银行换钞票,这些银两都带有霉变的气息

"一·二八"战争结束,老百姓思前想后,总以为中国方面,士气有余,可是军备不足,难以取胜。谁知道最大的症结,却在于国内的币制问题,钱庄银行都怕有人兴风作浪,凭纸币来兑换银元,一下子全国的金融(系统)就会崩溃的,所以在战事未停之前职上海市金融界便宣布停市,而且还经

银行 钞票 陈存仁 藏银 银两 2025-05-28 14:11  11

陈存仁回忆24:轰动上海的日夜银行倒闭,最着急的是大债主黄金荣

向来人们对若干"人"和"事"都会编成"三个半"作为谈话资料。譬如:论物有"三把半刀",一把是理发的剃刀,一把是厨房的菜刀,一把是裁缝的剪刀,还有半把是浴室中的扦脚刀。上海早年有一种很普遍的传说,说上海的滑头,也有三个半。第一个是钱庠元,第二个是施十滴,第三个是

上海 银行 黄金荣 陈存仁 黄楚九 2025-05-28 13:47  13

陈存仁回忆18:城隍大轿请起时,钟鼓号角齐鸣,鞭炮之声不绝于耳

次晨八时,我们到了城隍庙前门口,张继已等在那里,伯未的书生习气很重,又带来一本"县志"和"沪邑城隍神颂",大家先在庙门口徘徊了一阵,见到庙门口上面有"保障海隅"四个大字匾额,是明代上海县冯彬所题。两边虽然有好多玩具摊、洋金饰摊,因为时尚早,摊贩们尚未摆摊营业,

齐鸣 钟鼓 陈存仁 城隍 钟鼓号角 2025-05-26 07:05  13

陈存仁回忆13:于右老对钱财从不关心,有人送钱,反而引起他生气

民国二十二年(1933)春季,我在上海行医。有次金神父路花园坊二十六号沈宅邀我出诊,替一个八岁的小孩看病。来邀我的是一位沈姓中年妇人,丰容盛鬋,光彩耀人,我们在谈话之时,我称她沈太太,她立即更正说:"我不是沈太太,以后你叫我为沈小姐好了,那个孩子是姓王的孩子。

妓女 陈存仁 钱化佛 徐小圃 斗文 2025-05-25 13:06  13

陈存仁回忆12:吴稚晖有个怪脾气,就是一生一世不请医生也不吃药

民国二十年(1931)左右,我识得一位年近花甲的病家,这位太太年事虽高却斯文大方,可惜形容憔悴,满身是病,有时我也到她家里去出诊,一看她家中陈设的东西和悬挂四壁的书画,才知道她就是小万柳堂主人廉南湖的夫人吴芝瑛女士。吴芝瑛写得一手很秀丽瘦金体的字和画得很细致的

医生 怪脾气 陈存仁 吴稚晖 上下古今谈 2025-05-25 10:56  17

陈存仁回忆11:北平药王庙闯下大祸,两个北方人捉住我这个偷经贼

故都的情况,当时见到市民日常生活,物品美好而价廉,与上海大不相同,每一个人都悠闲轻松而有礼貌,人情味极为浓厚,尤其是交际应酬时的谈吐,另有一种艺术。即以买卖而论,每一句话,总是说到你心头深处。我们江南人听了他们满口谦谦如也的道地京话,真有谏果回甘之感,这种情形

北平 陈存仁 药王庙 北平药王庙 萧龙友 2025-05-25 10:43  12